石衡潭著《東風破》——《論語》之另類解讀,有如耳目一新之感覺,重溫曾經讀過《論語》的章節,猶如心靈的洗滌,靜養生活,同時對它有了更深的理解,受益匪淺。
子曰:“知者樂水,仁者樂山;知者動,仁者靜;知者樂,仁者壽”。對于知者與仁者的描述,在歷代書中有不少,后世也津津樂道。朱熹(春日)寫水:“勝日尋芳泗水濱,無邊光景一時新;等閑識得東風面,萬紫千紅總是春”。寫山:“門外青山翠紫堆,幅中終日面崔嵬。只看云斷成飛雨,不道云從底處來”??梢娭吆腿收卟豢煞?,一個人同時可以是知者和仁者,集二者于一身。
孔子一生學而不厭,誨人不倦,是集仁知于一身的典范??鬃铀鶎W是很廣博的,禮樂射御書數,固是必學,孔子還學無常師,處處皆學。喜歡仁而不喜歡學習,其弊端愚昧無知;喜歡小聰明而不喜歡學習,其弊端就是根基不牢;喜歡誠信而不喜歡學習,其弊端就被騙傷己;喜歡直率而不喜歡學習,其弊端就是急躁刻??;喜歡勇敢而不喜歡學習,其弊端就是惹事生非;喜歡剛強而不喜歡學習,其弊端就是狂妄自大。
我們只知道知識本身,而不知道如何運用知識,知識離不開愛心,真正有知識的人是愛人的。要真正認識到借知識所要達到的Z終目的,這就是真知識。
中國傳統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,兼容并蓄,臻至完善,向世界展現其深遂之內涵,獨特之魅力。
知識要伴隨著愛心,在愛心的引導下運用知識,才真正對人有益處,才能造就人。要內外兼顧,特別要注重Z后效果。對知者樂水,仁者樂山會有更深的理解,對仁者見仁、知者見知一語也會有更新的認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