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宋城贛州這幾天“火”了,一墻之隔,墻外洪水滔滔,城內安之若素,一座墻護一座城。
受持續強降雨影響,章江、貢江贛州段水位上漲,連日來,在毗鄰章江貢水的河套老城區,與洪水較量了近千年的贛州古城墻威力再現。充分發揮防洪功能,保護群眾免受洪水侵擾,形成鮮明的一墻之隔兩種景象。
贛州的百姓在“看?!?/span>,政府強化安全措施。6月11日,贛州建春門浮橋,臨時封閉交通,拆橋靠岸。6月14日,贛州古城墻外部分景觀棧道被水淹沒,建春門、涌金門、北門前均拉起警戒線。古城墻內則樹綠水清,秩序如常,站在城墻上觀滔滔江水的百姓,熱鬧如觀錢塘江大潮。
除了古城墻,贛州城區千年不澇還離不開福壽溝。
福壽溝位于章貢區河套老城區內,由北宋時期劉彝主持修建,是國內罕見、成熟、精密的古代城市排水系統。這一套近千年前古人創設的地下排水系統,是一個至今還在發揮作用的“活文物”,更被譽為千年不朽的“城市良心”。
2019年,福壽溝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福壽溝是宋代修建的,它比巴黎、東京等世界其他地方早出現800余年,并且,直到今天,沒錯,今天,福壽溝這個排水系統還在用,它現在還是贛州老城區域日常排污的主要通道,雖然遭受大雨,老城區偶爾會有部分區域出現積水,但是,大部分區域都未受大雨、洪澇影響,這也是它的偉大之處,贛州人Z引以為傲的這項來自宋代的地下水利工程,它為中國乃至世界提供了城市治水的先進理念、經驗。它是屬于贛州人的驕傲、中國人的驕傲!